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六期)数字健康产业专场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05-20

近日,以数字与健康为主题的“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六期)”在普陀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普陀区人民政府指导下,由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普陀区商务委员会、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桃浦智创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主办,宁波银行上海分行、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联合主办,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特别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代表等近200位嘉宾出席线下活动,线上数万名观众同步收看,共同探讨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思路与新模式.


普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肖立在致辞中表示,普陀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数字+健康”这一产业细分赛道,数字医疗及健康服务领域规模扩张迅速,企业数占生命健康产业企业总数超50%,区级经济贡献度同比增长达到48.99%,医院、诊所等应用场景运营趋势向好。同时,区内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等平台带动了产业、空间和人才布局的优化,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普陀致力于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发扬“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精神,已推出了多项创新机制,如领导干部“陪办帮办”等,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未来,普陀将继续聚焦“数字+健康”产业,致力于建设创新高地、人才集聚地和产业集聚地,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张凤明表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这个时代,同时也助推传统医疗健康行业加速迈向数字健康新阶段。数字,让工作更有效率。科技,让生命更健康。未来,中心将继续发挥自身在信息发布、资源整合、学研机构联动和品牌赋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3+6”产业,整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各方力量,搭建专精特新企业“产学投研”和品牌传播的平台。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简大年提到,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大健康产业应坚持创新驱动,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市场需求,探索新技术、新场景和新模式,以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联合会作为全国率先成立的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枢纽型的大型经济类社会组织,积极汇聚行业资源,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为持续提升上海健康服务发展能级发挥积极作用。他强调,专精特新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性方面意义重大,并鼓励上海的专精特新企业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和数字经济新赛道,锚定目标,为高质量发展蓄能蓄势。


活动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杨广中聚焦“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发表主题演讲。他回顾了过去50年中,医疗行业依靠影像和器械技术的发展,并预测未来10-20年,智能化、普适化和数字化将是医疗产业变革的关键因素。杨广中指出,数字化技术对于健康预测和疾病预防至关重要,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诊疗设备将变得更小更智能,可以穿戴甚至植入人体,实现数模混合和超低功耗运作,这为数字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他进一步展望,通过智能化传感和器械的应用,可以推动大型专用医疗设备的小型化、数字化和普适化,手术器械也将向数字化发展,形成“数字器械”。

杨广中强调,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应注重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并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提升术前术后健康质量管理。他认为,这些进步都依赖于数字化和器械的创新,而将智能技术融入这些创新中,利用数字技术和AI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推动智慧医疗发展的关键。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程英升从专家视角看行业,发表题为“数字医疗赋能智慧医院建设实践——同济医院数字化转型探索经验分享”的主旨演讲;钛米机器人董事长兼CEO潘晶、柯渡医学CEO张建、太美医疗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万韫鋆立足企业自身,分别聚焦“AI+机器人赋能智慧医院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医学装备数智化管理”、“数智化赋能创新药产业发展”等创新视角进行主题分享;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研究总监张静含从投资视角看发展,分享了“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展望”。

本次活动是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宁波银行等合作机构开展的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六期,该系列活动聚焦培塑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扎实蓄力,打造上海特色科技赛道产业链新引擎,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构筑现代化高效学习成长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各方将持续开展各类创新交流活动,进一步强化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的内生性、稳定性和自主性,助力书写上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